《江西省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行动方案(2018
2018-09-14 14:56:21

文件名称:《江西省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行动方案(2018

文件编号:

发布时间:

实施时间:

新闻发布会现场(黄玉婷摄)

9月14日,江西省政府新闻办、省科技厅联合召开《江西省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行动方案(2018-2020年)》新闻发布会。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谢光华介绍江西省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情况并解读(系列)文件,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金城,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青,省工信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江明成,赣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李超,南昌高新区管委会工委委员、副主任邬裕江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陈惠龙主持发布会。

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陈惠龙(黄玉婷摄)

陈惠龙:

各位记者朋友、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欢迎大家出席“勇担新使命?共绘新画卷”贯彻落实省委全会精神系列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创新引领”是省委“二十四字”方针之首,为大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向更高质量发展迈进,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江西省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行动方案(2018-2020年)》。

今天上午,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了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谢光华先生,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金城先生和刘青先生,省工信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江明成先生,赣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李超先生和南昌高新区管委会工委委员、副主任邬裕江先生,请他们介绍创新型省份建设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下面先请光华厅长介绍《江西省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行动方案(2018-2020年)》有关情况。

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谢光华(黄玉婷摄)

谢光华: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来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把创新驱动放在全省发展的核心位置。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从更高层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工作的重要要求,把“创新引领”摆在首位;“六大突破、三大提升”,首要任务是科技创新的突破,而且十分明确地提出了建设创新型省份的目标,这更是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高度重视。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创新江西建设的部署,今年以来,通过广泛调研和征集意见,结合我省实际,出台了《江西省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行动方案(2018-2020年)》、《江西省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工作机制》、《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办法》和《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平台高质量发展十二条措施》等创新系列文件,其中,《行动方案》摹画出我省科技创新的四大体系建设蓝图;《工作机制》明确创新省份建设的推进制度;《发展办法》和《十二条措施》提出了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和平台的具体措施。几个文件有总有分、互为支撑,为推进全省创新驱动发展进一步提供了政策保障。

一、系列文件总体考虑

(一)注重贯彻中央精神,定位我省创新发展格局。对标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创新工作的整体部署,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工作的重要要求,谋划我省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整体思路。

(二)注重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明确我省创新路径。深入实施省委、省政府《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意见》,梳理我省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成绩和不足,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重点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思考。

(三)注重解决突出问题,聚焦我省创新工作重点。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补短板,从破解我省创新能力不足与创新需求旺盛之间的矛盾入手,研究提出了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重点任务和工作举措。

二、系列文件主要内容

一是《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行动方案》主要内容。

《行动方案》共五大点,分为两个部分内容,即明确总体要求、打造四大体系。其中,四大体系分别是:创新区域体系、创新供给体系、创新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创新保障体系。

第一大点为“总体要求”,包括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第二大点为构建“一廊两区五城多点”创新区域体系,推进“四大建设”。

一是推进赣江两岸科创大走廊建设。主要是沿赣江南昌段打造科创大走廊,东南岸以南昌高新区为主体,建设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并进的创新聚集区;西北岸以赣江新区为主体,建设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示范区。

二是推进两个示范区建设,即江西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井冈山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三是推进五大科创城建设。分别是南昌航空科创城、赣州稀金科创城、中国(南昌)中医药科创城、上饶大数据科创城和鹰潭智慧科创城。

四是推进创新型市县建设。在深化建设和创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的同时,推进省级创新型城市在全省多点布局。

第三大点为健全创新供给体系,抓好“五大行动”。

一是抓好产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组织实施创新驱动“5511”工程倍增计划、推进重点创新产业化升级工程。

二是抓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行动。实施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培育行动。

三是抓好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强化高校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持续推动协同创新。

四是抓好重大创新平台提升行动。建设“三个十”重大创新平台,分别是十大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十大省内外重点共建创新平台和十大产业重点创新平台。

五是抓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行动。以组织实施江西省引进培养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省级高端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培养计划。

第四大点为完善创新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实施“四大工程”。

一是实施成果转移转化示范重点工程。重点推进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在江西转移转化。

二是实施技术市场建设工程。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江西省常设技术交易市场、网上技术市场。

三是实施技术转移和创新服务体系推进工程。

四是实施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工程。推进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建设军民融合创新载体和平台。

第五大点为优化创新保障体系,强化“五大机制”。

分别是强化协同创新推进机制、科技计划管理机制、知识产权保障机制、创新与金融紧密结合机制、开放合作创新机制。

二是《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工作机制》主要内容。

《工作机制》分主文和附件两大部分。明确了由江西省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各成员单位、各设区市组成的层级工作机构。指出了上述机构的工作职责,其中,29个成员单位的职责通过附件的形式逐一列举。建立了由目标责任制、进展调度制、统计调查制、考核督查制组成的推进制度,以及面向不同工作事项的会议制度。

三是《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办法》主要内容。

新型研发机构正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力军,在经济新常态下,我省依靠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需要培育新的创新主体,《发展办法》是应势而生。《发展办法》共十一条,明确了新型研发机构的定义、主要类型、发展方向,各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资金支持、人才激励、科技项目和平台组建、税收优惠等政策。

四是《加快科技创新平台高质量发展十二条措施》主要内容。

根据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调整部署,以及我省战略需求和不同类型创新平台功能定位,为加强整体设计,统筹布局,避免低水平、交叉和重复建设我们研究制定了《高质量发展十二条》。文件分别从提升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水平、培育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预备队、增强省级科技创新平台持续创新能力、建立稳定的科技创新平台投入机制、打造适应科技创新平台发展人才队伍、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管理等方面制定了十二条措施。

三、系列文件的特色亮点

系列文件立足江西实际,凝聚了各方面的智慧,坚持科学确定目标与系统有序推进相结合,坚持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凸显了以下特点。

(一)目标清晰,方向明确。

一是提出到2020年,我省进入创新型省份行列。届时,我省科技创新能力将大幅提升,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区域创新创业生态良好。

二是要求我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稳定在50%以上,保持在全国第二方阵。强化我省科技进步综合水平在全国连续4年上升5位的良好发展态势,力争2020年达到53%。

三是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到2020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5%。这一指标比“十三五”创新升级规划中提出的30%的目标增加5个百分点。

(二)全面施策,精准发力。

一是顶层设计,首次提出创新四大体系。明确了要以构建“一廊两区五城多点”创新区域体系为核心,以健全创新供给体系为支撑,以强化创新成果转移转化体系为重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创新保障体系,全面推进产业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激发潜在创新活力,提升区域创新综合实力。

二是精准扶持,发掘培育科技创新新型主体。对近年我省自发形成的一批无编制、无事业经费,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的新型研发机构,专门出台了《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办法》,明确了新型研发机构主要类型,出台并支持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使之尽快成长为我省创新发展的新生骨干力量。

三是突出重点关注,有针对性地出台创新平台培育措施。根据我省战略需求和不同类型创新平台功能定位,按照顶层设计、梯次建设、机制创新的原则,这次我省有针对性地出台了《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平台高质量发展十二条措施》,重点推进我省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三)系统推进,措施有力。

一是着眼产业创新能力提升,实施创新驱动“5511”工程倍增计划。深入推进2016年启动的“5511”工程,在原定指标基础上目标任务翻番,力争每年实施10项重大科技专项,组建20家科技协同创新体,新增20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载体、20个国家级人才和团队、认定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

二是着眼创新主体壮大,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行动。针对创新链条上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实施指向性培育计划,首次提出实施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培育计划,强化龙头科技型企业带动作用。

三是着眼创新源头供给,实施重大创新平台提升行动。分别以创建国内一流水平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引进国内著名高校院所创新资源、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建设“三个十”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我省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的中心。

四是着眼系统推进,全面落实资金保障。按照计划管理改革的思路,自2018年开始,省级科技专项资金中专门安排创新型省份建设专项,今年先期安排1.5亿元,以后年度将根据财政预算逐年增加。

五是着眼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大各类人才计划的实施力度。瞄准高精尖缺领域,聚焦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团队的引进和培养,在实施省“双千计划”等人才计划的基础上,从2018年开始,启动实施院士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培育我省高端创新创业人才群体。

各位记者朋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行动方案》等科技创新系列文件得以出台,为未来三年我省强力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工作提供了奋斗方向和工作导向。下一步,我们将抓住系列文件全面实施的契机,落实“创新引领、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绿色崛起、担当实干、兴赣富民”二十四字方针,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陈惠龙:

谢谢光华厅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请举手示意,并介绍所在新闻机构。谢谢!

人民网记者(黄玉婷摄)

人民网记者:

《行动方案》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的四大体系,请问是基于什么考虑提出了这四大体系?

谢光华:

在编制行动方案的时候,我们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研究,结合区位优势、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创新工作的各项要素,进行研判,广泛征集意见建议,最终形成了四大体系的建设理念,主要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鉴于我省区域创新体系存在“线长、面宽”以及区域创新布局分散等问题,为形成创新资源集聚、创新优势融合、创新发展可持续的态势,必须推动形成由点到面、由中心到全局的区域创新体系。着眼于全局的谋划,我们提出着力打造“一廊两区五城多点”创新高地的创新区域体系。

第二,鉴于我省没有国家级大院大所、国内有影响的高端研发平台少、高水平的创新供给严重不足等现状,必须在强化自身研究特色和学科优势的同时,瞄准产业发展的需求,谋划和建设一批研发和转化能力强的创新平台,形成创新平台的梯次结构,保证基础研究、重点研发和重大产业攻关等创新的源头供给。为大力增加科技创新的有效供给,我们提出重点建设包括“三个十”重大创新平台在内的创新供给体系。

第三,鉴于我省存在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畅、科技经济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为建设目标明确、层次清晰、运行高效的创新转化体系,方案提出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重点工程,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技术市场,完善服务体系,推进军民融合等举措,全速推进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打造创新成果转化体系。

第四,鉴于我省存在创新环境欠优、创新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方案提出完善创新保障体系,重点强化协同推进、实施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发展科技金融、推动科技开放合作等各项工作。

江西日报记者(黄玉婷摄)

江西日报记者:

我注意到这次出台的文件中提到了“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等新概念,提出了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行动,请问我省在创新企业培育方面有什么新的动作?

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金城(黄玉婷摄)

赵金城:

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是一种比较形象的说法,它们都是以创新为核心竞争力、蓬勃发展的企业,是新经济的典型代表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独角兽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虚构生物,极其罕见,可遇而不可求。国际上对独角兽企业的定义一般指创办时间较短(10年以内),估值在10亿美元以上的公司。瞪羚企业是指跨越死亡谷,商业模式得到了市场认可,进入爆发式成长期的创新型企业。目前,我省还没有一家独角兽企业,在国家级高新园区内的瞪羚企业也只有69家,数量都比较少,需要抓紧培育。我们的目标是力争到2020年培育独角兽企业1-2家,瞪羚企业100家。

目前,我们按照“发现一批、引进一批、培育一批、储备一批”的工作思路,对符合条件及有潜力的企业进行了初步摸排,准备建立涵盖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四个梯次、覆盖省市县(区)三级的企业储备库,实现定期调整、动态管理、精准培育。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发现和培育。一是出台相关政策。认真研究制定《江西省关于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行动的意见》。二是开展科技型企业调研。收集汇总江西省科技型企业相关经营数据,判断我省科技型企业发展情况,编制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实施方案。三是全面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计划。通过组织企业申报及遴选、开展专场培训、搭建科技型企业俱乐部等方式全面开展科技型企业培育活动,力争形成一批我省科技创新的企业主体和产业集群。

江西卫视记者(黄玉婷摄)

江西卫视记者:

刘奇书记在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讲话中指出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是当前制约产业升级、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要重点抓好创新平台的布点落子。请问我省下一步对支持科技创新平台,培育新型创新主体有哪些考虑?

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青(黄玉婷摄)

刘青:

为大力推进我省科技创新平台高质量发展,我们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平台高质量发展十二条措施》。一是给予现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稳定的资金支持,探索完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管理体制机制,简化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流程。二是将遴选30家左右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预备队,力争创建更多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三是将根据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以及我省战略需求,对现有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分类梳理,优化整合。实行动态管理机制,以评促建,优胜劣汰,择优支持。

近年,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一批突破体制机制限制的新型研发机构在我省迅速成长,我省新出台的《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办法》,将采取一些重要措施对新型研发机构予以支持:一是鼓励地方出台优惠政策,引进高端研发机构,采取“一院一策、一事一议”方式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二是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在资金支持、人才激励、税收优惠、项目申报、平台组建、科技金融等方面与国有科研机构一视同仁待遇。比如,将新型研发机构纳入我省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后补助范围,视绩效评估结果对新型研发机构进行后补助支持。

中国江西网记者(黄玉婷摄)

中国江西网记者:

重点创新产业化升级工程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实施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咱们的企业想要申报重点创新产业化升级工程项目的条件有哪些,具体如何申报?

省工信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江明成(黄玉婷摄)

江明成:

1.关于重创工程实施的背景。一直以来,省里认为,创新能力较弱是江西经济发展面临的客观现实,特别是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强是江西发展的突出短板,主要表现为“前端太散、中间较弱、后端不实”。2016年,为贯彻落实中央和国务院有关创新驱动战略和推动我省创新发展,经过广泛征求意见,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促进我省科技创新的“前端聚焦、中间协同、后端应用”的解决途径。在此背景下,省委、省政府于当年集中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意见》、《重点创新产业化升级工程实施办法》、《创新驱动“5511”工程实施意见》等三个创新文件,其中就明确由省工信委牵头组织实施重点创新产业化升级工程,推进我省科技创新后端应用,推动全省重点创新成果转化,加快形成生产力。

2.关于重创工程实施的目的。实施重创工程,就是要在立足江西现实、突出问题导向的基础上,聚焦重点,整合资源,精准发力,避免撒“胡椒面”,着力解决好重点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等问题。通过扶持一批具有代表性和规模性的项目和企业,通过几年的时间,新增壮大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跨20亿、50亿乃至100亿元台阶的大型企业,力争形成若干个爆发性重点产业领域,从而促进我省产业的升级发展。

3.关于项目申报条件。申报重创工程项目有几个硬性指标,一是企业要有实力,企业实缴注册资金不低于1500万元,二是项目规模要大,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1亿元,三是建设进度要快,原则上在前一年或者当年开工建设,建设周期控制在2-3年。其他的条件主要是围绕“产业、企业、项目、技术、团队”等五位一体定的,总体要求就是按照产业要高端、企业实力要强、项目可行而且带动作用大、关键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水平先进而且具备大规模产业化条件、生产经营团队和研发团队优秀等等。

4.关于项目申报流程。在每年年初的时候,省工信委会会同其他有关部门,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组织重创工程的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进行科学论证,研究提出当年拟重点支持的重点产业细分领域的主攻方向,按程序报省政府分管副省长审定后予以确定,并根据年度主攻方向向社会发布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其中,项目申报由申报企业所在地的设区市政府、省直管试点县(市)政府或者赣江新区管委会统一组织并行文报送,省属企业可由省主管部门组织申报并行文报送。

江西电台记者(黄玉婷摄)

江西电台记者:

赣江新区作为我国第18个新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在《江西省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行动方案》中也被单独提到,请问赣江新区在创新型省份建设行动方案中如何定位?如何打造?

赣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李超(黄玉婷摄)

李超:

在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总体框架下,我们省拟构建“一廊两区五城多点”创新区域体系,其中推进一廊就是沿赣江南昌段打造两岸科创大走廊,东南岸以南昌高新区为主体;西北岸以赣江新区为主体,建设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示范区,重点推进产业和科技融合,抓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重大创新平台和协同创新园的建设。

打造方式:

突出平台建设,通过推进“创新链+政策链+资金链+产业链”四链融合发展,打造产学研成果研发与转化大平台。重点依托中科院,与中科院国科创投合作共建100亿元的中科院产业转移转化专项基金;与中科院国科创新合作,建设国科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与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建设工业过程智能化研究院近期将正式签约。与中国技术交易所合作建设的中技所赣江科创中心、与北理工共建赣江实验室。

强化金融支撑、围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在“建体系、聚要素、搭平台、强内涵、树品牌、化风险”上下功夫,以绿色金融为核心,以中部样本为目标,以创新发展为引领,积极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工作,努力打造绿色金融创新区、金融要素集聚区、金融服务功能区和产融结合样板区,形成“产业+金融”的创新发展模式。

全力招引人才出台“赣江海智、赣江创新、赣江创业、赣江杰青”四项人才计划,依托赣江新区人才服务中心秉持俯首甘为人才牛的服务理念,通过人才引项目,通过项目培育人才,实现人才引进、选拔和培养一条龙服务。引进高端创新人才、培育产业发展人才、助推青年创业人才,发挥各类人才资源的集聚效应,构筑江西区域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全国青年创客首选地。

南昌日报记者(黄玉婷摄)

南昌日报记者:

《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体方案中提出“一核一圈一带”的功能布局,南昌高新区作为鄱阳湖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下一步在产业发展、创新驱动、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如何带动全省其他高新区协同发展,或者有哪些好的经验可供其他高新区借鉴和学习?

南昌高新区管委会工委委员、副主任邬裕江(黄玉婷摄)

邬裕江:

南昌高新区于1991年3月创建,1992年11月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是全省首家国家高新区。经过20余年的发展积淀,历经三次创业,从起步区3平方公里的“青山湖时代”到“艾溪湖时代”到迈进“瑶湖时代”再到挺进拥有286平方公里的“鄱阳湖时代”,经济总量不断做大做强,已经形成了电子信息、航空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2+2”的主导产业集群。

产业发展方面,我们主要是聚焦延伸产业链发展,做大做强主导和优势产业。比如:移动智能终端产业打造了以液态镜头、摄像模组、触摸屏、主板贴片、受话器、耳机、芯片封装和整机生产的基本产业链;航空装备产业发展了大飞机整机、通航整机、航空配套、发动机、通航服务项目;LED产业打造了从衬底材料、外延、芯片、封装、终端应用及核心关键生产设备等自主知识产权的完整产业链。

创新驱动方面,我区提出围绕每一个产业建设一个研究院,多个核心研发平台和检测平台的要求,重点瞄准中科院系、“双一流”优势高校,推动国内大院大所设立研发平台,加快集聚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现已推动中科院江西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北航江西研究院、天津大学微技术研究院、中山大学科创平台等落户以及中微、兆驰、振华等龙头企业的10多个产业核心平台建设。

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在全省率先启动“身份封存、岗位聘用、以岗定薪、绩效考核”为主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激发了广大干部为招大引强和产业发展奋勇争先的动力和活力。创新“重资本轻资产”招商模式,连续四年每年建设100万平方米工业标准厂房,实现项目“拎包进驻”。探索村级产业“地票制”改革,采取虚拟供地方式,将村级产业发展与园区产业项目用地需求有机结合,破解长期制约园区项目落户的选址难、征地难、推进难问题。

陈惠龙:

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就到这里。谢谢光华厅长、赵金城副厅长、刘青副厅长,谢谢江明成副主任、李超副主任、邬裕江副主任,谢谢各位记者朋友,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江西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进展情况。省科技厅印发了新闻素材,欢迎记者朋友们下载查看。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会后再进行咨询、沟通或专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