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努力实现殡仪馆“零感染”的几点建议
2020-02-04 10:06:20

文件名称:关于努力实现殡仪馆“零感染”的几点建议

文件编号:

发布时间:

实施时间:

王辉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殡仪馆作为特殊的服务机构和公共场所,不可避免地成为重要战场。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为打赢这场防疫战,争取实现殡仪馆“零感染”,笔者提出几点建议,供行业参考。

一是高度重视殡仪馆防疫工作。当前全国都在防控疫情,人人都自觉配合、自觉隔离,阻断疫情蔓延。在去世的人中,有确诊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去世的,有部分未确诊去世的,还有更多其他原因去世的。殡仪馆处于卫生医疗机构的下游,也是为逝者遗体服务的终端。殡仪馆工作人员在处理遗体过程中,既要接触遗体,又要近距离接待、服务逝者家属和群众,因此其防疫工作非常重要。

殡仪馆邀请当地卫生防疫专业机构,对防疫措施进行检视。虽然民政部门和殡仪馆制定了应急预案,上级主管部门反复检查抓落实,有些地方的殡仪馆还进行了相应的演练和培训。但要同疫情真刀真枪地干,就要确保做到万无一失。不可否认,殡仪馆一直很重视防疫工作,但与卫生防疫部门相比,没有那么专业和系统,工作人员的操作也没有那么规范和严谨。各地殡仪馆防疫水平参差不齐,存在一定的漏洞和感染风险。因此,建议殡仪馆邀请当地卫生防疫部门,结合殡仪馆的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工作流程等,检视目前的防护措施是否科学、严密、好操作、无死角。同时,对殡仪馆工作人员,特别是对重点风险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反复培训、演练,确保人人懂防疫,能熟练使用防疫用品,最大限度减少感染风险。比如,对遗体接运车、火化车间等专用设备的消毒,防护服、口罩等防护用品的正确穿戴方式、注意事项、处理方式,工作人员的防交叉感染措施等进行专业培训。

殡仪馆要牢牢把控病毒传播的主要风险点。此次病毒的传播,有的携带者没有明显症状,有一定的潜伏期。殡仪馆有三方面的风险点。首先是接运处置遗体过程中的风险。殡仪馆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处理遗体,往返于医疗机构、逝者家里等场所,这些都属于高风险区域。已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死亡患者遗体,卫生防疫机构会提前告知并做好科学的防护,殡仪服务人员只要按规范要求做,受感染的风险相对可控。最难防控的是接运未确诊死亡患者遗体的风险,以及其他可能携带病毒的遗体。这更需要殡仪服务人员以严谨的态度、科学的预判、规范的操作去应对和处理,不能掉以轻心。其次是接待、服务逝者家属和群众过程中的交叉感染风险。目前,有关部门已明确规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死亡患者遗体就近立即火化,其他遗体暂停举办告别仪式,控制办丧人数,采取在殡仪馆门口测体温和要求戴口罩等措施,这都非常有效,要不折不扣地执行。殡仪馆接待人员要做好自我防护,戴口罩、勤洗手,保持良好心态,及时、科学地对服务场所和用具消毒。在防控过程中,一方面要体现规定的严肃性,同时也要有殡仪服务的温度。对痛失亲人的逝者家属,要感谢他们对防控措施的理解、支持,同时要做好心理抚慰,让他们感受到政府的关心和人性化服务的温暖。可以引导他们在疫情结束后为逝去的亲人举办追思会,或者建立网上纪念馆,以抒发怀念和哀思。最后是殡仪馆工作人员之间的交叉感染风险。要全程密切关注工作人员身体情况,关心职工。尽可能减少工作人员聚集,不串岗、不大意,做好做足防护,防止聚集性感染发生。殡仪馆在保证业务正常开展的前提下,尽可能科学调度人力,合理安排加班、休息,不搞人海战术、疲劳战术。可开可不开的会议尽量不开,可用网络、微信等手段交流、布置工作,最大限度地防止工作人员交叉感染。

二是配足配齐必要的防护用品。防护用品是殡仪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受感染的重要保障。按规定,各殡仪馆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应急物资(包括防护用品)。当前,绝大部分的专业防护用品优先满足医疗机构的需求,市场上供应紧缺。有些地方殡仪馆储备的应急物资有限,加上每天都在消耗,急需补充,以满足正常工作需要。建议殡仪馆在市场上无法正常采购时,及时报请当地政府和卫生防疫部门,统一考虑解决。

三是建立遗体接运处理绿色通道。各殡仪馆为应对疫情制定了遗体接运、处置应急预案。建议与当地医疗机构和有关部门建立对接机制,简化、明确对接程序,责任到人,及时互通信息,无缝对接,快速稳妥地接运、处置遗体。同时,协调公安交通部门,为接运特殊遗体的殡葬专用车开通绿色通道,减少车辆在人员密集场所和路途停留时间,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四是多关爱、理解殡葬职工。殡仪馆工作人员365天、24小时坚守岗位,危险、病毒、灾难发生时,他们勇往直前、义无反顾、全力以赴,请多一点关心、理解和支持。(作者单位:广州市殡仪馆)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