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扎实推进全市特殊困难群体疫情防控和生活保障
2020-03-11 20:23:42

文件名称:四川省成都市扎实推进全市特殊困难群体疫情防控和生活保障

文件编号:

发布时间:

实施时间: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成都市民政局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决落实国务院、民政部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精准施策、主动履职,全力推进特殊困难群体疫情防控和生活保障。

持续精准做好民政服务机构疫情防控管理。一是强化出入管理。全市所有养老机构和儿童福利机构实施全封闭式管理措施,严格执行部、省关于强化疫情防控各项规范要求,取消院内集体活动和群体性聚餐活动,职工封闭值班。养老机构做好隔离观察点设置和管理,对春节团聚等原因离院老人,根据疫情风险等级实行有序返院工作。儿童福利机构组织返院儿童和新入院儿童进行核酸检测,严把入口关。精神卫生福利机构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做好服务对象的精神康复服务。救助管理机构认真做好入站、在站人员身体健康监测,对新进站人员开展核酸检测并在独立区域隔离观察,做到“应救尽救”。殡葬服务机构暂停守灵、遗体告别、祭祀等聚集活动并按规定对新冠肺炎患者遗体卫生处理后及时就近火化。二是做好要素保障。加强统筹协调,重点保障特殊困难群体入住机构的口罩、消毒液等防护物资,及时为服务对象及一线员工提供心理疏导和精神慰藉。将民政服务机构纳入慈善捐赠物资调配范围,强化服务机构物资保障。出台减免租金、给予一线养老从业人员奖补等多项扶持养老机构发展的政策措施,帮助养老机构渡过难关。疫情期间,市级财政已拨付一次性运营补贴和养老从业人员奖补1162万元。三是严格内控管理。员工返岗前自行居家观察14天无异常后方可上岗,对机构员工实施全时段管理,有条件的机构员工在机构内集体住宿,无条件的实行“两点一线”上下班模式。截至目前,全市民政集中供养机构收住的特殊困难群体15208人(其中老年人14413人、孤儿547人、精神病人248人)没有出现疫情。

对口包干做好特殊困难群体疫情防控和基本生活服务保障。一是实时掌握特殊困难群体底数。在前期服务管理台账和三轮社区(村)大排查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走访摸排迅速掌握了在小区(院落)封闭管理期间服务对象底数。全市共有空巢独居老年人2.03万人,行动不便、无人照护的残疾人2800余人,散居特困人员1.9万人,低保对象10.3万人,散居孤儿397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234人,困境儿童578人、农村留守儿童5727人,以及因疫情隔离造成无人照护的特殊困难人员131人,合计15.2万人。二是开展全方位监护跟踪服务。全市组织民政干部、村(社区)工作人员、居民小组长和楼栋长、基层党员、网格员、社区志愿者、专业社工、社区儿童主任、物业管理人员等约8.2万人作为临时照护人,采取上门、通话、视频等多种方式对重点服务对象落实监护跟踪责任,对行动不便的高龄独居老年人、重度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员确定专人负责,做到“不少一户、不漏一人”。三是及时提供疫情防护和基本生活物资。统筹保障重点服务对象所需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防护物资,为独居、行动不便的重点服务对象提供协助购买、送达食品、药品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服务。四是畅通社会救助绿色通道。及时足额发放一季度低保金1.64亿元、特困人员供养金1.45亿元、价格补贴1.02亿元,惠及低收入困难群众13.7万余人。对因疫情导致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家庭和个人,采取“先行救助”方式直接实施临时救助,确保不发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事件。

凝聚合力关心关爱特殊困难群体。一是激活社区细胞。支持村(居)民委员会、院落自组织充分发挥作用,严格做好网格化管理、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等工作。支持城乡社区每日通过广播、微信群、QQ群等进一步引导居民群众遵守“宅”“戴”“洗”三步骤,减少外出、远离人群聚集地,切实提高居民防护意识和能力。二是引入社会力量。向社会发布公开信,倡导全市社会组织、社工机构、社会工作者积极配合街道、社区,科学有序参与特殊困难群体疫情报告、健康宣传教育、心理疏导、卫生清洁等志愿服务。截至3月10日,共动员230家社会组织(含社工机构205家),投入工作人员1.2万人次(含专业社工9600人次),发放防疫宣传资料20万份,心理疏导服务困难群众3100人次;设立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2700个,累计开展场所消毒1100万平方米。三是汇聚社会爱心。倡导全市慈善组织依法为疫情防控和特殊困难群体募集医疗防护物资和资金,截至3月10日,全市接受慈善捐赠资金和物资折款累计约1.64亿元,累计支出捐赠资金物资总额约1.45亿元。(根据四川省民政厅信息整理)